第2章

- A-
- A+
“好像是平山县。”
姑嫂两人低声说着话,慢慢一起择完了毛豆,刚要起身,娘亲张氏走过来了,看着脸上喜滋滋的。
看来是已经把媒婆送走了。
嫂嫂问:“娘,这个媒婆说的是哪家?”
张氏道:“说是平山县城里的大户,姓谢,家里开生药铺的,很是阔绰。”
沈绮问:“家境倒是其次,不知道家里人如何?”
“她说,这谢家一共两房,这家是大房,二房有个堂哥,所以他行二。娘去世早,家中爹爹尚在,有一个姐姐,一个妹子,嫁进去便是当家的主母。”
沈绮望着母亲欲言又止,嫂嫂懂她的心思,替她问了出来。
“那这后生呢,人怎么样?”
“薛媒婆说是自己亲眼见过这位谢家二郎,长得可俊呢,身量嘛,比咱家老大还高些。只是年岁大些,二十四岁,比咱家小月儿大了六岁呢。”
沈绮听了,忍不住摇摇头。
“媒婆把他家说得这么好,却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成婚,必然有个缘故。”
“这话我也问了。那媒婆说,他十七八岁就出远门,给家里买办什么什么药材,好像是,连着几年都没曾好生在家,这才耽误了。”
沈绮笑道:“哪个媒婆不是满嘴胡诌,就是一堆牛粪也能说出花来!”
嫂嫂也接着说:“可不是,上次来的那个媒婆,说是有个隔壁镇子上的读书人家,人又斯文,又白净,从不出去乱逛的。来的那日你哥哥一见,原来是个跛脚,脸上又长白斑,气得他茶都没倒,就让人回去了。”
张氏怕女儿灰了心,忙说:“这位是官媒,不是那等胡说八道的串街媒婆。”
沈绮知道娘亲的心思,生怕自己因为一个无稽的流言失了一生的倚仗。
“既如此,那明日便叫那谢家二郎和家里人来相看相看,也不费什么。”
张氏听了,心下又有了希冀,含着笑,就出门去追薛媒婆了。
嫂嫂对沈绮说:“既如此,我去街上买几样点心,好待客用。”
沈绮拉住了准备起身的嫂嫂,摇了摇头。
“白费这个钱做什么,八成也是不成的。”
“别说这个话。真金不怕火炼,乌云也遮不住太阳,你这么个好姑娘,就像是那金凤凰,只选有福气的人家才能落下去呢。谁家要是错过了你,那是他家无福。”
沈绮笑着把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蹭到嫂嫂怀中。
“就不,我偏要当一辈子老姑娘,陪你一辈子。”
嫂嫂笑着搂住她,点头答应。
“那可好,就像咱们小时候一样,天天一起吃一起睡,可好不好?”
嫂嫂乔云华的娘家就在南街上,自小和夫君沈绍、小姑子沈绮青梅竹马,一起长大。前年,她嫁来了沈家,俩人最是要好。
刚吃过午饭,又有一个五短身材、灰扑面皮的年轻妇人,摇着大蒲扇子,匆忙地走进了沈家的大门。
“婶子,你家跟平山县谢家,可断断做不得亲,小心着了人家的道儿!”
张氏看见来人,心中就有些不悦。
这人是东街的刘媒婆,在白河镇也小有名气,当初自家女儿与许家定亲的时候,请的中间人就是她。
姑嫂两人低声说着话,慢慢一起择完了毛豆,刚要起身,娘亲张氏走过来了,看着脸上喜滋滋的。
看来是已经把媒婆送走了。
嫂嫂问:“娘,这个媒婆说的是哪家?”
张氏道:“说是平山县城里的大户,姓谢,家里开生药铺的,很是阔绰。”
沈绮问:“家境倒是其次,不知道家里人如何?”
“她说,这谢家一共两房,这家是大房,二房有个堂哥,所以他行二。娘去世早,家中爹爹尚在,有一个姐姐,一个妹子,嫁进去便是当家的主母。”
沈绮望着母亲欲言又止,嫂嫂懂她的心思,替她问了出来。
“那这后生呢,人怎么样?”
“薛媒婆说是自己亲眼见过这位谢家二郎,长得可俊呢,身量嘛,比咱家老大还高些。只是年岁大些,二十四岁,比咱家小月儿大了六岁呢。”
沈绮听了,忍不住摇摇头。
“媒婆把他家说得这么好,却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成婚,必然有个缘故。”
“这话我也问了。那媒婆说,他十七八岁就出远门,给家里买办什么什么药材,好像是,连着几年都没曾好生在家,这才耽误了。”
沈绮笑道:“哪个媒婆不是满嘴胡诌,就是一堆牛粪也能说出花来!”
嫂嫂也接着说:“可不是,上次来的那个媒婆,说是有个隔壁镇子上的读书人家,人又斯文,又白净,从不出去乱逛的。来的那日你哥哥一见,原来是个跛脚,脸上又长白斑,气得他茶都没倒,就让人回去了。”
张氏怕女儿灰了心,忙说:“这位是官媒,不是那等胡说八道的串街媒婆。”
沈绮知道娘亲的心思,生怕自己因为一个无稽的流言失了一生的倚仗。
“既如此,那明日便叫那谢家二郎和家里人来相看相看,也不费什么。”
张氏听了,心下又有了希冀,含着笑,就出门去追薛媒婆了。
嫂嫂对沈绮说:“既如此,我去街上买几样点心,好待客用。”
沈绮拉住了准备起身的嫂嫂,摇了摇头。
“白费这个钱做什么,八成也是不成的。”
“别说这个话。真金不怕火炼,乌云也遮不住太阳,你这么个好姑娘,就像是那金凤凰,只选有福气的人家才能落下去呢。谁家要是错过了你,那是他家无福。”
沈绮笑着把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蹭到嫂嫂怀中。
“就不,我偏要当一辈子老姑娘,陪你一辈子。”
嫂嫂笑着搂住她,点头答应。
“那可好,就像咱们小时候一样,天天一起吃一起睡,可好不好?”
嫂嫂乔云华的娘家就在南街上,自小和夫君沈绍、小姑子沈绮青梅竹马,一起长大。前年,她嫁来了沈家,俩人最是要好。
刚吃过午饭,又有一个五短身材、灰扑面皮的年轻妇人,摇着大蒲扇子,匆忙地走进了沈家的大门。
“婶子,你家跟平山县谢家,可断断做不得亲,小心着了人家的道儿!”
张氏看见来人,心中就有些不悦。
这人是东街的刘媒婆,在白河镇也小有名气,当初自家女儿与许家定亲的时候,请的中间人就是她。